Google於7月22日宣布,將放棄在Chrome中逐步淘汰第三方Cookie計劃,而是提出了一種替代方案,即讓用戶在網頁瀏覽過程中能夠做出知情選擇,並隨時調整這種選擇。這個政策轉向是由隐私沙盒副总裁安东尼·查韦斯 (Anthony Chavez) 在部落格文章中透露。他同時還提到“開發者擁有隱私保護替代方案仍然很重要,所以將繼續提供隱私沙盒 API 並對其進行投資,以進一步提高隱私性和實用性”。
對於Google這一大轉變,外界推測主要是Google的解決方案「隱私沙盒」還沒有準備好。隱私沙盒是Google在4年前提出的取消Cookie時的替代方案,是利用 API 的方式,將用戶根據瀏覽行為、興趣分組,創建「群體」,廣告商可以對整個群體而不是單一用戶進行定位,藉此保護個人隱私。Google曾公佈過隱私沙盒的使用測試成績:在沒有使用隱私沙盒的情況下移除 Cookie,廣告商收入減少34%;但加入隱私沙盒後,為廣告商帶來13%的成長 ,當初就是希望藉由隱私沙盒技術的提升,降低Cookie退場對市場的衝擊。若貿然讓 Cookie 退場,很可能傷及 Google 核心事業,也就是占比將近 8 成的廣告收入 ,顯然短期內還是需要 Cookie 繼續做好它原本的工作。
Google放棄了Cookie淘汰計劃,隱私沙盒暫未啟動,廣告技術業是否會恢復之前的第三方Cookie應用時代呢?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參考Apple於2019年在Safari發布 Intelligent Tracking Prevention (簡稱ITP) 2.3,即由用戶決定是否接受Cookie之後的統計數據。Statista統計網於2021年6月在美國的一項調查中得出只有32%的用戶會接受Cookie。我們可以通過這個數據來推算,當我們需要多個網站來完善消費者輪廓,以進行我們的精準人群投放時,完整追蹤的比例就只剩下 0.32 x 0.32⋯ 將是不到 10%甚至更低的使用者,這將造成大量的用戶信息空白,對於多數的廣告應用情境而言顯然不足以支撐。
“低Cookie世界”的到來,加上隱私沙盒的技術難度和政策的不確定性,各種廣告科技和行銷業已經在啟動各種解決方案,協助品牌降低對Cookie的依賴。目前已經有些品牌開始使用數據交換平台(Data Exchange Platform)進行數據交換,藉由第三方數據的填充,完善由Cookie減少而帶來的信息缺失,以持續第三方Cookie所帶來的投放精準廣告、個人化行銷、廣告活動測量與歸因等。
數據交換平台(Data Exchange Platform)做為一個集中式平台,支持多種數據源及多種產業的數據接入,並提供數據清理、數據豐富和數據分析等服務。數據需求方可以在這個平台上發現和訪問由各種數據提供商精選的數據庫,並在其強大的安全和隱私框架內跨組織邊界大規模共享數據和數據洞察。目前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數據交換平台,每個數據交換平台擅長的功能不同。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數據需求做出相應的選擇。這裡我們列舉幾類數據交換平台給大家參考:
平台供應商:做為為數據交換而設立的平台設施,為需求方提供安全可靠的環境,包含服務器、存儲、網絡和其他計算資源,協助需要進行數據交換的企業實現數據隔離和安全控制,滿足不同用戶和場景的需求。同時提供多種數據管理功能,包括數據采集、數據清洗、數據轉換、數據存儲、數據查詢和數據可視化等。部分功能和數據清理室(Data Clean Room)技術有些類似,但實際應用中數據交換平台強調跨組織邊界大規模的數據共享,數據清理室強調數據的隱私保護及安全性。
數據交換平台:是各種數據交換和共享需求的集成平台。在這裡公司可以與其他組織共享、訪問和貨幣化數據資產,同時保持對其數據隱私和安全的控制。例如 Nielsen Marketing Cloud、Dun & Bradstreet 和 Experian,這些平台提供廣泛的數據類型,包括人口統計和心理統計信息、消費者行為和偏好、購買歷史和信用信息等,並提供數據豐富和數據分析等增值服務,以幫助公司獲得更深入的洞察力並優化業務運營。通常這類公司同時會提供數據交易業務,即擁有數據的廠商以數據賣家的身分提供銷售其數據以供市場內數據買家購買,將自己的數據資產化。
部分提供數據交換平台(Data Exchange Platform)的服務商,會同時提供以上兩種服務類型。例如Snowflake,既是平台提供商,也提供數據交換服務。
當“低Cookie世界”來臨,通過數據交換平台(Data Exchange Platform)的信息,以數據精准度取代Cookie時代的數據廣度,助力行銷成果提升。